金融从业者的最大烦恼来自于“内部人际关系”

金融炼金术  点击:   2014-08-10

    人生有三大课题,

  第一,“工作的任务”;

  第二,“交友的任务”;

  第三,“爱的任务”。

  而且这些任务越拖延,越难解决。金融从业者属于工作内容相对“复杂”的服务业者,任何一个产品、甚至很多产品的各个环节均无法一人独立完成,因此在内外部的协同合作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直面很多人际关系。既然有人际关系,则就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爱基,净值,资讯),因此基于人际关系的烦恼就是不必避免的,这种烦恼也是内部团队稳定和管理机制良性运行的“地雷”。由于金融企业的内部关系更为“多维”,对业务和绩效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因此金融从业者的最大烦恼来自于“内部人际关系”。

  例如,公司的董事长或总裁更换了,不少中层就会烦恼。

  例如,公司的风控部负责人更换了,不少业务承揽或业务承做的前台从业者就会烦恼。

  例如,公司里负责金融营销或财富管理的高管换人了,则销售条线、经纪业务、财富管理部门、客户管理维护等部门的从业者就会烦恼。

  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其实就连隐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目光。例如,某个村子住着一位抛弃俗世欲念、犹如神仙的人。拒绝住在村子里的他,在深山里盖了一间小屋,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觉得,和村民交流毫无意义可言。

  某一天,村子发生大火,陷入一片火海,因此全村的人决定舍弃家园,迁居别处。但没想到犹如神仙的隐士也跟着迁居,搬到能够远眺新村子的另一座山上。隐士没有舍弃人际关系,他希望村民认为他是一个“舍弃俗世欲念、犹如仙人一样“清高”和“与众不同”的人,才想要当个隐士,所以他无法生活在没有“观众”的地方。金融从业者哪怕是中后台人员,人际关系简单了也并不意味着没有了,烦恼同样存在,谁也不可能“隐居”起来只做好手边的事。

  所有烦恼都可以归结成人际关系的烦恼。当你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你一定会很在意周围人的目光。让他人感受到喜悦,是摆脱痛苦的唯一方法,只要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付诸行动就对了。不论谁是领导,也不论监管政策和风控合规如何变化,只要自己还在金融企业工作,就应全力以赴做好符合“公司这一共同体”的实事,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

  例如,某位金融投行“白富美”一直与公司的风控、合规、法务、财务等部门关系紧张,她视这些部门为“衙门”并对其效率、作风、沟通方式等问题颇有微词。在内部合规风控流程改革和制度规范调整的震荡期,她更是无奈和焦虑,越是不沟通就越有隔阂,越是抵触就越引起双方的矛盾和烦恼。如果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带着愤懑的离职”恐怕就要成真了,对自己、对团队、对公司都是“损失”。

  例如,某位金融投行“高富帅”有个烦恼,那就是每次和客户洽谈时,都能侃侃而谈,丝毫不紧张,但只要一闲聊起来,比如婚恋、家庭、个人爱好、同学朋友圈子等,就会突然紧张到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和异性说话时则更为紧张。投融资业务上的洽谈就是工作任务,比起交友的任务与爱的任务,工作可以说是人际关系中最简单的一项。也就是说,与人闲聊、和异性交往远比工作的难度大,所以和客户、异性来往时,当然会很紧张。交友与爱的任务的人际关系,远比工作来得复杂,困难度也自然成倍增长,可能还与其他的人际关系有交叉或有冲突。

  一位深受精神疾病、失眠困扰的患者问阿德勒:“如何才能摆脱痛苦?”阿德勒回答道:“让别人感受到喜悦,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如何才能让他人感受到喜悦?’然后再付诸行动。如此一来,就不会再悲观、失眠,一切也能迎刃而解。”接纳自己、他者信赖、他者贡献,真能摆脱痛苦和获得幸福,而且这是深刻、长久、发自内心的幸福。如果某位金融从业人员能够运用记事本亲身实践这个理论,则效果可能超出想象。每天翻阅记事本,列出自己能带给周围人喜悦的事,然后提醒自己逐一实践。记事本里将周围的人分成”家人”“朋友”“同事”与“客户”,然后每天早上列出“让对方喜悦的方法”,并尽力付诸实践。因为再也没有比让对方喜悦、收到感谢的心意,更幸福的事了。如此一来,就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容身之地,提升共同体感觉。这总比每天沉迷于微信朋友圈、时刻关注着股票市场的k线图,更能让自己身感“有价值”吧。或者在金融企业内部领导更迭的时候,将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设身处地去理解企业的战略变化和业务转型,一方面能提升共同体感觉,另一方面也能让自己更靠近幸福一步。

  只要有心想努力改变自己,

  就非常有可能改变生活型态。

  直到人生落幕的前一、两天,

  性格还是可以改变的。

  有人问阿德勒:“人到几岁就很难改变性格呢?”阿德勒回答道:“死前一两天吧。”我想这句话肯定带给不少人勇气,只要自己有心“想要改变”,就有可能改变,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生活型态是由自己打造出来的。要想改变生活型态,必须先清楚了解现在的生活型态。这里指的不是“开朗”或“阴沉”之类的浅层性格表现,而是存在于性格本质中,被称为中心信念的“自我概念”、“世界观”与“自我理想”。金融从业者不可能因为高大上的职位、高工资高奖金的激励体制、升职发奖旅行等因素而真正改变自己,如果金融企业不重视团队的信心管理、心理能力训练和职业精神塑造,则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梯队建设都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为了清楚了解这三个价值观,阿德勒心理学运用了家族构成分析、回想过往以及唤醒与分析幼少时期的记忆等方法,然后借助咨询师的力量,由自己改写生活型态。然而,生活型态不是改写在纸上,就能立刻改变的东西。稍不留意,就很容易回到过去惯有的模式。所以,必须重复几百次、几千次,才能发现自己一点一滴的改变。有很多人(金融从业者的占比应该非常高)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例如金融从业者在企业内部进行没必要的对比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因为过度竞争的结果是自己受伤害最大)。同时,把他人的幸福(例如业绩好)看作“自己的失败”,所以也无法给予祝福,好像自己眼中的世界(包括公司共同体、同事关系等)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一旦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就再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了,也就能够摆脱“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了,从而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即使当某人陷入困难的时候,你也随时愿意伸出援手,那他对你来说就是可以称为“伙伴”的存在。

  总之,工作上的人际关系是门槛最低的,因为有成果这一简单易懂的共通目标,即使有些不投缘也可以合作或者说必须合作。作为金融人,你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际关系中的“永远正确”,而是取决于在金融企业共同体之中的“工作成果”。让勇气淹没烦恼吧!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卡什卡利称加息化解泡沫只是最后手段
下一篇:4月居民存款为何回落?
Copyright 超级范文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