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L”型之下的革新之路

财经热点  点击:   2019-02-02

  本站讯  5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专访,针对经济形势、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和预期管理等问题深入解读。权威人士表示,我国经济运行不是U型,不是V型,而是L型走势。谈及供给侧改革,此次权威人士则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的具体任务目标。此外,还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权威人士否定了“房地产加杠杆去库存”的做法。

  “改革肯定要壮士断腕,肯定是要有牺牲的。改革要是什么都不牺牲,那改革是很难进行了。” 李迅雷表示。

  3月经济数字大幅好转,还不能算是“小阳春”。近日权威人士对近期经济形势的判断,让行业人士颇感意外。

  2016年以来,各方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差异很大。有的认为经济将v型反转,有的认为将持续下行,还有的认为经济可能上行。权威人士近期在人民日报的访谈中指出,目前的经济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并且经济走势是L型,且强调经济不能过分关注短期目标。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前不久部分经济数据有好转,是加快投资、增加库存以及加杠杆的结果,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五大任务目标相悖。

  “改革肯定要壮士断腕,肯定是要有牺牲的。改革要是什么都不牺牲,那改革是很难进行了。” 李迅雷说。

  短期加快改革,如何确保长期经济增长,现在过剩行业增加了产能,如何又真正去产能,如何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就最新的经济增长论调进行分析。

  股市、楼市政策要调整

  《21世纪》:权威人士近期指出,一季度经济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加以描述,你怎么看?

  李迅雷:我对这个讲法比较认可。之前我指出,一季度经济是通过投资加杠杆和补库存的形式来实现的。这个跟权威人士判断一致的。这就是经济数据的“漂亮”,有部分人为因素,造成了经济的表面繁华,但实质上经济并未恢复快速增长。

  比如房地产投资加快,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居民购房需求大增有关。但是整个投资下行趋势仍很明显,比如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

  所以从总体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存在的,这与四月份政治局会议的判断是一致的。权威人士也指出,中国经济增长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21世纪》:投资扩张只能适度,股市、汇市、楼市要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你怎么看,这意味说房地产、股市政策要调整?

  李迅雷:从表达意思来看是这样的。

  股市最根本的是要有融资功能,同时也有投资价值,但是现在股市融资增长慢,企业上市排队越来越长,融资功能难发挥,而且投资标的分红率也是很低的,这使得价值投资功能也很难发挥。

  但是这只是对股市、债市提出完善功能要求,改革很难一蹴而就。

  房地产也是类似。房地产本身有投资属性和消费属性,只是哪个为辅哪个为主的问题。以自住为主的,就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如果是一个投资为主的市场那就不大正常了。

  上海、北京、深圳2016年一季度的房地产销售价格迅猛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杠杆加大的结果,有超前消费迹象,也不排除带有投机炒作特性。这些城市过去第一套住房还贷完毕,第二套房按照第一套住房贷款优惠来执行,另外契税也有优惠。

  上述城市下一步是不是要进一步收紧政策还需观察。

  2016年一季度,一线城市降低商品房首付比例政策出台,对此我表示质疑,一线城市原本没什么房地产库存,这与其他三四线城市要去房地产库存的趋向不一致。个人认为,不应该把刺激房地产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手段,这样会助长泡沫。

  短期经济低于6.5%可接受

  《21世纪》:权威人士说去产能、去库存等5大任务中,要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目前钢价高,都在增加产能,该如何减少产能?

  李迅雷:还是有办法,比如国家制定好政策,对于过剩行业在信贷政策上面不予放贷,具体由各个地方根据自身条件和国家要求来执行。

  但总体而言,操作会很难。例如钢铁企业有贷款,去产能可能使得企业破产,银行贷款还不上,或许造成金融风险。因此在放缓金融风险、稳定增长、去产能提高行业利润方面,应寻找平衡点。另外,失业问题也需要解决办法。

  个人认为,应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首位,第二位是改革,第三位才是稳增长。

  《21世纪》:但是短期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增速,权威人士说要避免短期化行为,那样不怕经济低于底线吗?

  李迅雷:改革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稳增长目标是有冲突的,但与长期稳定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在有冲突的情况下还是要改革先行,这样短期经济增速难免有所放缓。但是即便经济低于6.5%的底线,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GDP处于6.5%-7%是一个预期性目标,实际我们都把它变成了一个约束性的指标。既然是预期指标的话,那没有实现也很正常。因此不只是今年个别季度经济增速低于6.5%可以接受,即便今年的GDP低于6.5%,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是可以解释的。例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的,关于2015年出口7%左右的预期目标未实现,实际是负数,并未强制要求完成。

  “十三五”的底线是6.5%,日子还长,短期经济低于6.5%,并不意味说“十三五”低于6.5%。

  改革需要有牺牲

  《21世纪》:马上要公布4月数据,可能工业加快,很多过剩行业产能生产增加,例如钢铁都盈利了,还要去产能吗?

  李迅雷:还是要做去产能。因为钢铁迟早会更加过剩,价格更低,亏损更大。

  但过剩行业去产能是很难的事情,不是说了就能做的。所以要看到改革的艰巨性。

  权威人士也表示,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很多亏损国企负责人都是有关部门任命,行政级别比当地政府负责人还高,所以去关闭很多亏损企业是有难度的。

  当前中国全部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到整体就业人数的15%左右,其创造的GDP(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国GDP的约20%。从这两个数据看,很多亏损企业关闭可能对一个地方就业有影响,但是对全国影响并不大。

  《21世纪》:国家要补短板,投资要花钱,但是很奇怪,国家资金不足,民间资本炒房有钱,为何不去投铁路等领域呢?

  李迅雷:这就是我们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存在很多约束条件,比如改革若要加强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那么部分领域民间资本就难以进入。

  一个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就有4万多亿,每年利息支出就是巨额数字。所以以后很多短板领域民间资本能否进去,还是需要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否则约束条件太多,很难推进改革。改革肯定要壮士断腕,肯定是要有牺牲的。改革要是什么都不牺牲,那改革是很难进行了。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深港通预期升温 内资一周抢筹港股60亿
下一篇:A股“红11月”可期 酝酿新一代“漂亮50”
Copyright 超级范文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